中國古代的水晶:三日之光
2月 23, 2016

對於生活在塑料時代的你我來說,透明的玻璃杯和瓶子是微不足道的,但對於古人來說,透明無色的材料會令人著迷和奢華。
中國人非常推崇水晶,甚至稱其為“石中之精華”,儘管這種無色寶石是石英中含量最多的,它本身也是地球上最常見的寶石之一。

水晶讓人聯想到以太——靈感、宇宙真理和千里眼可以從中浮現的空白空間。因此,中國人將這種石頭與專注和毅力聯繫在一起。
縱觀中國歷史,無色石英有各種奇特的名稱,包括“水玉”。曾有人認為,這塊石頭是由數千年冰凍的水形成的——即使不是,它也確實清澈如水,堅硬如玉。
但今天它被簡稱為“水晶”,意思是“水的結晶”。水晶的書寫字符包括太陽字符,重複三次——明顯暗指它的光芒。

然而,並非所有晶體都是透明的。根據中國最古老的古董鑑定文獻記載:“南晶白,北晶暗,忻州(今重慶)晶濁”。這些可能分別指的是乳白色石英和不同色調的煙晶。不管怎樣,在早期的墓葬中發現了多個品種(包括紫水晶、煙晶以及最受歡迎的透明品種)。

漂亮機智的水晶
無論是否純屬巧合,水晶都與中國歷史上的幾起有趣事件有關。
根據 3 世紀哲學家韓非子的說法,齊王在失去他心愛的皇后後感到沮喪和沮喪。他無法專注於國家大事,這讓他的朝廷官員很擔心,因為畢竟這是戰國時期,大約有八個政治力量渴望為了完全統治中國而互相殘殺。
幾個月後,丞相田嬰認為大王最好繼續他的生活。於是,田嬰便自作主張,要從已故皇后的十位侍女中物色新皇后。
然而,有兩個問題。選擇一位新女王是一件事關全國的大事。那個,下屬要窺探他國王的浪漫喜好會非常尷尬。
幸好天嬰想到了辦法。他委託一位珠寶商製作了十對水晶耳環,供國王賜予宮女。但這裡有一個問題:一對以精湛的工藝而自豪,朝廷官員會通過國王贈禮的方式知道他喜歡誰。事實證明,這位幸運的女士成為了一位出色的女王。
在中國歷史的很久以後,清朝康熙皇帝對他的兩名官員開了一個惡作劇。康熙不喝酒不抽煙,更不喜歡他的公僕抽煙。但是有兩個地方官員是臭名昭著的煙民。知道他們的煙斗從不離開他們的嘴唇,當康熙南下他們的地區時,慷慨地贈送了每人一個水晶煙斗。
受寵若驚,歡迎宴會結束後,他們欣然接受並試用了煙斗。令他們吃驚的是,煙斗一點燃,火焰就朝他們的臉彈了過來,把臉炸成了細小的碎片。這兩個人非常震驚,以至於從那天起他們就變得冷淡了。並以此為榜樣,康熙宣布全國禁煙。
本文是天國寶石綱要的一部分,該綱要由 Yun Boutique 每週出版,探索中國古代的寶石及其對中國文化的意義。見 完整系列在這裡。 訂閱電子郵件通訊以接收未來的分期付款。
由 Christine Lin 編輯和製作。由 Ariel Tian 研究。